肝癌初期並沒有甚麼病徵,通常在後期階段,病徵才會出現。後期病徵包括眼睛、皮膚變黃、小便變深色及大便變淺色等,部分患者右邊肚的位置或右肩會感到疼痛。病情加劇時,患者可能會出現食慾下降、體重降低、容易感到疲累 ,甚至可能出現腹水。病毒性肝炎是肝癌的最大誘因,包括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,超過一半肝癌個案都是由乙型肝炎誘發的。
進行血液測試能監測肝酵素有否上升及檢查乙肝病毒數量,而肝纖維化掃描能判斷肝臟有否纖維化的跡象。這幾項指標能分辨出患者到底是純粹帶菌者還是慢性乙肝,並決定是否需要接受治療。現時治療乙型肝炎的藥物主要是口服藥,能壓抑乙肝病毒,從而減少肝炎,長期服用能減低肝癌風險。而新一代藥物沒有抗藥性,比上一代藥物較少副作用。
很多乙肝患者都沒有明顯病徵,甚至不知道體內帶有乙肝病毒。而當乙肝開始出現病徵時,可能已處於後期,例如肝硬化或肝癌階段,所以應定期透過驗血或掃描,判斷乙肝有否影響肝臟。
資料提供: 李恒輝醫生